皇冠体育官网评估处
盐师院评〔2016〕8号
关于印发皇冠体育官网课程
建设评估方案(修订稿)的通知
各二级学院、相关部门:
现将修订后的《皇冠体育官网课程建设评估方案(修订稿)》印发给你们,请认真贯彻执行。
特此通知。
皇冠体育官网评估处
2016年6月3日
皇冠体育官网课程建设评估方案
(修订稿)
为全面把握我校课程建设状况,客观评价课程建设水平,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,特制订本办法。
一、评估原则
1.坚持以评促建、以评促改、评建结合、重在建设的原则;
2.坚持科学性、导向性和可测性的原则;
3.坚持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。
二、评估指标体系
评估指标体系由五项一级指标、十六项二级指标、二十五项主要观测点组成。
评估指标体系及等标准见附件。
三、评估范围
凡列入我校教学计划的课程原则上都应进行课程建设并接受评估。
四、评估程序
1.根据学校教学工作安排,确定评估时间;
2.凡参加课程建设评估的课程,由课程负责人填写课程建设评估申请;
3.各教学单位根据课程建设评估办法,对申报的课程进行自评,写出自评报告,并按要求准备有关材料;
4.学校组织专家组对申报课程进行评估;
5.公布评估结论;
6.经验交流及整改。学校在课程建设评估结束后组织经验交流,对评估优秀的课程进行表彰,推广经验;对评估不合格的课程限期整改。
五、评估结论及标准
评估结论分为优秀、良好、合格、不合格四级,标准如下:
优秀标准:总分≥90。
良好标准:总分≥75。
合格标准:总分≥60。
不合格标准:总分<60 。
六、本评估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,由评估处负责解释。
附件
皇冠体育官网
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与等级标准
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
1.教学队伍 1.1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*
1.2教学梯队
1.3教师风范
2.教学内容 2.1课程目标定位与教学大纲*
2.2课程改革*
2.3课堂教学*
2.4实践教学
3.教学条件 3.1教材建设与选用*
3.2实践教学条件
3.3网络教学环境
4.教学方法与手段 4.1教学方法
4.2教学手段*
4.3考试改革
5.教学效果 5.1同行评价*
5.2学生评价
5.3督导评价
皇冠体育官网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及等级标准
一级 指标 | 二级指标 | 主要 观测点 | 权重 | 评 估 内 涵 及 标 准 | 内涵说明 | 评 分 |
A(1) | C(0.6) |
1.教学队伍 (20分) | 1.1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* (10分) | 1.1.1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 | 1.0 | 课程负责人具有高级职称并承担本课程的教学任务;教学水平高,经验丰富,授课有特色,学术水平高。 符合主讲教师资格的教师≥95%。 | 课程负责人具有讲师职称或具有研究生学历,授课有一定特色。 符合主讲教师资格的教师达70%-80%。 | 主讲教师是指承担课程主要讲授任务的教师。
|
|
1.2 教学梯队 (5分) | 1.2.1 队伍结构 | 0.6 | 结构合理,发展趋势良好;青年教师(≤35周岁)中,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≥60%。 | 结构合理,青年教师(≤35周岁)中,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达40%-50%。 | 结构指教师的年龄、学历、学位、职称、学缘等情况。
|
|
1.2.2 师资培养情况 | 0.4 | 有符合课程建设规划、目标明确的师资建设规划和培养计划,措施得力,效果明显。 | 有中青年教师培养的规划和具体措施,执行情况较好。 |
|
|
1.3 教师风范 (5分) | 1.4.1 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 | 1.0 | 教师严格履行岗位职责,为人师表,从严执教,教书育人;遵守教学纪律,无教学事故;团结协作好。 | 教师履行岗位职责,从严执教,教书育人;无严重教学事故; 团结协作较好。 |
|
|
2.教学内容 (25分) | 2.1 课程目标与教学大纲* (10分) | 2.1.1 课程目标定位 | 0.4 | 课程目标定位恰当,体现培养目标。 | 课程目标定位较为恰当。 | 课程目标定位恰当是指该课程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发展前景。 |
|
2.1.2 教学大纲 | 0.6 | 教学大纲符合培养目标要求,目的明确,反映学科前沿。执行严格。 | 有符合培养目标要求教学大纲;能执行。 |
|
|
2.2 课程改革* (5分) | 2.2.1 改革思路、规划与具体措施 | 0.4 | 课程改革的思路清晰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,目标明确、有规划、有措施。 | 课程改革有目标、有措施、有总结。 |
|
|
2.2.2 课程改革的研究课题、获奖情况 | 0.6 | 课程负责人主持校级及以上立项的教改课题;有改革成果(方案、论文、报告、实践成果)或者获得校级及以上教学奖励。 | 课程负责人参与校级立项的教改课题;有改革成果(方案、论文、报告、实践成果)或者获得校级奖励。 |
|
|
2.3 课堂教学* (5分) | 2.3.1 课堂教学 | 1.0 | 知识阐述、原理分析严密科学,合乎逻辑;理论联系实际,能引入学科前沿知识;信息量大,按教学进度授课。按要求布置作业并及时批改。 | 内容正确,逻辑合理;有一定的信息量,基本符合教学进度。有一定量的作业要求。 |
|
|
2.4 实践教学 (5分)
| 2.4.1 课程实践
| 0.3 | 系统设计实践教学活动,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及创新能力。 | 注重学生能力培养。 |
|
|
2.4.2 实验室的管理与利用 | 0.1 | 有完善的实验管理制度,教学实验设备完好,并能满足实验要求,实验室利用率高。 | 有实验管理制度,教学实验设备基本完好,基本上能满足实验要求,利用率较高。 |
|
|
2.4.3 实验内容 | 0.2 | 实验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,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。 | 实验内容有一定更新,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。 |
|
|
2.4.4 综合性、设计性实验 | 0.2 | 综合性、设计性实验项目占课程实验项目≥30%,效果好。 | 有综合性、设计性实验,效果良好。 |
|
|
2.4.5 实验开出率 | 0.2 | 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,实验开出率为100%。效果好。 | 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,实验开出率≥90%。有效果。 |
|
|
3.教学条件 (15分) | 3.1 教材建设与选用* (5分)
| 3.1.1 教材建设 | 0.5 | 选用优秀教材。使用效果好。 | 选用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和培养目标要求的教材,或采用自编教材,使用效果较好。 | 优秀教材是指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、“九五”、“十五”国家重点教材和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。对自编教材,要提供两位(至少有一位是校外同行专家的)评定意见及校外使用者的反映意见。 |
|
3.1.2 教学参考资料及教学文件 | 0.5 | 有一定数量的与本学科相关的参考书或资料;有学校规定的课程建设完整文件。 | 有教学参考资料; 课程建设文件基本齐全。
|
|
|
3.2 实践教学条件 (5分) | 3.2.1 实践教学环节的先进性与开放性 | 1.0 | 实践教学环节和设备能够满足教学要求;能够进行开放式教学,效果明显。 | 实践教学环节和设备能够基本满足教学要求;能够进行开放式教学,其教学效果明显。 |
|
|
3.3 网络教学环境 (5分) | 3.3.1 网络资源建设、网络教学硬件环境和软件资源 | 1.0 | 网络教学资源满足本课程的教学需要,能经常保持更新;使用效果好。 | 网络教学资源能基本满足本课程的教学需要,并能经常保持更新。 |
|
|
4.教学方法与手段 (25分) | 4.1 教学方法 (10分) | 4.1.1 教学方法创新与改革 | 1.0 | 教学理念先进;采用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,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。 | 教学有一定启发性,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。 |
|
|
4.2 教学手段* (10分) | 4.2.1 多媒体教学条件 | 1.0 | 有使用多功能、多媒体等教育技术的教学资料(课件、录音、录像等)。能配合教学需要,充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(CAI)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。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达到20%以上。 | 有相应的教学媒体,以及多媒体等教育技术的教学资料(课件、录音、录像等)。 能配合教学需要,充分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,如挂图、模型、实物、幻灯、投影、演示实验等。 | 多媒体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授课,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、声音、图像、图形、动画等信息的新技术。仅将文字投影到屏幕,不算在多媒体授课范围内。 |
|
4.3 考试改革 (5分)
| 4.3.1 考试内容
| 0.4 | 命题符合大纲要求;试题的难度、区分度合理;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核。 | 命题符合大纲要求,难易程度适中。 |
|
|
4.3.2 考试方法与手段 | 0.4 | 采取多种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,积极进行考试方法改革和探索,采用试卷(题)库,实行教考分离。 | 采用范围、难度、题量基本一致的两套试卷(AB卷)考核。 | 考试方法改革指积极采用除闭卷考试外的开卷考试、口试、答辩和现场测试、操作等多种考试形式。 |
|
4.3.3 考试评价 | 0.2 | 考核方法科学合理;评分过程严谨、规范;试卷分析中肯、翔实,考核结果正常。考核材料齐全。近三年试卷检查未被通报批评。 | 考核办法合理,评分过程规范、合理、评分基本准确,有试卷分析。 |
|
|
5.教学效果 (25分) | 5.1 同行评价* (7分) | 5.1.1 同行专家评价 | 0.3 | 同行教师对该课程的教学评价结果为优秀。 | 同行教师对该课程的教学评价结果为合格。 |
|
|
5.2 学生评价 (4分)
| 5.2.1 学生评价 | 0.2 | 学生问卷调查满意率≥85%。授课质量网上测评系统中学生对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平均分达85分以上。 | 学生问卷调查满意率在60%~70%;授课质量网上测评系统中学生对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平均分在60~70分。 |
|
|
5.3 督导评价 (4分) | 5.3.1 督导评价 | 0.3 | 教师授课优良率≥90%。 | 教师授课优良率在60%~70%。 |
|
|
edit/uploadfile/20169/file/Fl201609071612533159.doc